“赤水河的鱼儿越来越多了!”在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补偿机制创新”主题论坛上,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刘飞说,根据监测,小水电拆除后,赤水河一些大的支流全面贯通,很多支流干流鱼类进入大的支流。目前,赤水河鱼类资源量明显增加、鱼类群落结构明显提升,栖息地质量明显改善。

赤水河(贵州遵义赤水段)。人民网 龙章榆摄
赤水河发源云南,流经贵州,在四川汇入长江,是长江鲟、胭脂鱼等珍稀鱼类的繁育场和栖息地。这条河上,曾经的小水电引水发电,解决了沿线生产与发展的“渴”。但同时,随着对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不断加强,小水电密布在一定程度上压缩鱼类生存空间等发展问题急需解决。
小水电是指装机容量在5万千瓦以下的水电站,是国际公认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但考虑到赤水河流域独特的生态作用,我国果断推动赤水河流域小水电清理整改。“还水于鱼!”沿岸三省积极响应,共护赤水河。

长江鲟野外孵化实验。贵州省水利厅供图
小水电曾紧密关联沿岸发展,如何因地制宜清理整改?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赤水河贵州段195座小水电全部退出,拦河堰坝全面拆除,修复减脱水河段339公里。整改后保留的29座小水电站全部完成了生态流量泄放设施和监测设备的升级改造。
贵州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过程中,贵州统筹考虑沿岸群众的防洪、引水、农田灌溉等基本民生需求,明确划分保留、整改、退出三个类别;保留了取水设施或者新建替代性工程;依法保障电站的业主权益……根据水利部发布的2024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结果,贵州省考核等级为优秀,连续四年获得考核优秀等次,实现“四连优”。
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水清河晏后,发展的“后半篇文章”如何写?
四川省古蔺县坐落于赤水河左岸,在小水电清理整改任务全部完成后,赤水河古蔺段水质稳定达标,赤水河流域生物多样性实现增长。
完成清理整改后,古蔺一方面做减法,一方面做加法:全面持续降碳减污,赤水河区域古蔺区域关停小酒厂200余家,同时在保留的酒厂中推动“智能酿造+绿色生产”模式,项目入选全国级试点;发展绿色能源,开发风光、垃圾焚烧等资源,有序推进工业领域的煤改气、煤改电等,推动沿线经济高质量发展。

桐梓河。贵州省水利厅供图
为确保源头清水向东流,云南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扎实有效地实施小水电的修复工作,对拆后的电站厂房、输水管道、取水坝及库区消落带进行了植被恢复和种草复绿。
“云南将以赤水河云南段的生态保护成功案例为契机,持续抓好全省河湖生态保护工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云南省水利厅水电局有关负责人说。
高质量的发展,是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在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补偿机制创新”主题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呼吁,持续巩固小水电整改的成果,深化流域协同治理、科学治理、依法治理、集中治理等,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龙章榆
相关文章:
赤水河鱼越来越多的背后07-06
被免职7天,葛永罡官宣落马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