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维修 实时讯息 生活常识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深度|湖南能源保障大变革!“宁电入湘”投产,只需0.0054秒,塞上“绿电”闪达三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0 10:16:00    

8月20日,“宁电入湘”工程正式竣工投产。图为湖南衡阳段线路。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童迪摄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李伟锋 孟姣燕 彭可心 见习记者 陈娟

烈烈塞上风,璀璨江南灯。

8月20日,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简称“宁电入湘”工程)竣工投产。1616公里线路,跨黄河、越长江,纵横宁夏、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六省市,将大漠深处来自风、光资源的电能,以0.0054秒的闪电速度直达三湘,奔赴千家万户。

这条输送功率800万千瓦的“电力高速公路”,每天可向湖南输送1亿千瓦时电量,其供电能力达湖南用电负荷的1/6,对湖南电力保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能源资源禀赋不佳的的湖南而言,有助于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历史性跨越。

示意图。

能源动脉:为湖南电力保供注入“强心剂”

距离湖南约1600多公里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这里是腾格里沙漠边缘,广袤的沙漠、戈壁和荒漠地带纵情舒展,超过2000万块光伏板在慷慨的日照下泛起蓝色波涛。昔日被岁月遗忘的沙戈荒之地,如今涌动着绿色能源的脉搏。

“宁电入湘”工程,恰似一条穿越时空的丝带,将西北的苍茫与江南的温婉系于一处,奏起了跨越千里的能源交响。

“过去这里的风能光能‘养在深闺人未识’,现在通过特高压,中卫的阳光将点亮三湘大地的霓虹。”中宁±800千伏换流站工程电气A包施工项目总工程师陈浩告诉记者。

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省用电基本“无感”。这背后,有“宁电入湘”工程的功劳。

为应对今年夏季用电高峰,“宁电入湘”工程于6月29日试运行,形成400万千瓦稳定送电能力。“整个度夏期间,该工程保持300万千瓦以上高功率运行,平均输送功率接近全省最高负荷的10%,让人们惬意享受用电无忧。”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职工董事、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孟军介绍。7月12日全省负荷创历史新高时,该工程单日送电量达7200万千瓦时,相当于长沙市两天半的居民用电总量。

“宁电入湘”工程配套建设电源1764万千瓦,其中新能源1300万千瓦,包括风电400万千瓦、光伏发电900万千瓦。工程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70%,创下同类工程新高。新能源电量以不低于50%的占比,经特高压“打包直送”湖南。

“宁电入湘”工程全面投运后,额定最大送电能力达到800万千瓦,相当于我省第一大火电厂长安益阳电厂装机容量的2.07倍。这条“电力高速公路”,为打造湖南打造“三个高地”提供坚实的能源支撑。

“绿电专列”:环境账与经济账的双赢

2021年10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中国政府提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重点在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4省区的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

宁夏作为国家级新能源综合示范区,新能源利用率达到97.5%,居西北第一,然而新能源并网消纳却是难题。

对湖南而言,大力引进省外清洁能源,是化解用电“够不够”“优不优”“绿不绿”的最优解。

“双碳”目标成为社会共识,携手推进“宁电入湘”,湘宁两省一拍即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电网公司全力支持。

“这项工程不仅是一条能源跨区域调配的‘绿电专列’,更是湖南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省能源局局长汤吉鸿介绍。

首先是优化湖南能源结构。截至6月底,湖南电网总装机8602.4万千瓦,其中风电、光伏装机3894.3万千瓦,水电装机1797.8万千瓦。风、光、水已成为湖南电力供应主来源。宁电入湘工程投产后,新增800万千瓦绿色电力供应能力,湖南清洁能源占比实现大幅度跃升。能源结构的革命性改变,带来宏观层面的表现是,近5年来全省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4.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

还有两笔比较隐性的账。一是环境账,每年输送400亿千瓦时绿电,等效减排二氧化碳1800万吨、二氧化硫5.4万吨。这个减排效果,相当于10亿棵成年云杉的年固碳量,或者长沙市机动车停驶3年的减排量。二是经济账,“沙戈荒”新能源成本相对有优势,有助于降低我省工商业用户的用电成本,而绿电引入还能提升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可带动宁夏地区经济发展。

山河跨越:科技铸就特高压新标杆

从贺兰山下到湘江之畔,“宁电入湘”工程跨越山河,堪称用科技与汗水书写的电力奇迹。

1616公里“电力高速”不仅跨越了黄河、长江,还穿越秦岭自然保护区、甘肃小陇山无人区、鄂西喀斯特、“湖南屋脊”壶瓶山……

其作为典型的“北电南送”特高压工程,与我国“西电东送”特高压线路发生11次立体交叉,规模之大在世界属首次。

甘肃天水小陇山的密林之上,N1201号铁塔的银线在百米高空与±800千伏甘浙线交错而过。“高空牵引直径3.5毫米迪尼玛绳,如同在高压线上绣花。”国网甘肃建设公司项目经理马富元介绍,面对“电网立交”,建设团队开发出特高压交叉跨越三维仿真系统,创新采用“双八旋翼无人机+智能张力控制”技术,在无停电条件下完成跨越施工。

在重庆长江跨越段,重达268吨的N3401铁塔需承载1307米跨江导线的拉力。工程师创新设计方案,将传统五档跨越压缩为三档,减少两基铁塔的同时,降低对黄金水道的影响。施工期间采用北斗定位船舶预警系统,287艘次货轮安全通过施工区,成就了“银龙跃峡破重关”的壮举。

线路工程大多穿越山岭,机械上山难,人工作业效率低、风险高。湖南段机械化施工取得革命性突破,全线塔基机械化组塔率达95%;架线环节,集控可视化牵张设备实现“无人放线”。甘肃段全球首创“异倾角全钢群螺旋锚基础”——56根特制钢桩如“定海神针”旋入湿陷性黄土16米深。传统基础需28天养护期,新技术仅72小时即可承载万吨铁塔,施工效率提升9倍。

该工程穿越25处生态敏感区、11处水源保护区。在秦岭朱鹮自然保护区,铁塔涂装红黄警示色,导线采用防鸟刺密集布置;朱鹮繁殖期全线停工期间,建设者甚至用骡马运输替代机械,将噪声控制在45分贝以下。

“各项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实现了电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平衡,打造了特高压建设的新标杆。”孟军说。

“内外兼修”:湖南能源保障未来可期

湖南虽地处中部,但在全国能源与电力网络结构中,均处于末端。煤炭短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匮乏,电力供应更是“硬缺口”,能源对外依存度一度高达80%。这样的资源背景,让湖南省面临双重挑战:要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电力需求,还要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

经济要发展,电力需先行。历届省委、省政府均高度重视包括电力在内的能源保障能力建设。“十四五”以来,相继发布了《湖南省强化“三力”支撑规划(2022—2025年)》和《湖南省电力支撑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5年)》,将“电力”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通过“内外兼修”,加快建设具有湖南特色的新型电力系统。一方面,大力发展风电、光伏新能源,新建百万千瓦级火电,组建湖南能源集团;另一方面,在内部潜力十分有限的前提下,努力构筑通畅的外电入湘通道,建强湖南电网主网架。

其中,宁电入湘工程,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的能源保供项目。省委书记沈晓明、省长毛伟明,多次与国家电网公司座谈,推动项目实施。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湖南代表团以全团名义提交《关于支持湖南能源建设的建议》,请求加大“宁电入湘”“疆电入湘”工程支持力度,为湖南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能源支撑。当年6月,“宁电入湘”工程正式开工。

目前,湖南共建成跨省跨区特高压通道4条。两回落点特高压直流分别为此次投运的“宁电入湘”工程和2017年投运的祁韶直流,分别从宁夏中卫和甘肃酒泉送入湖南;两回特高压交流为荆潇线与潇江线,分别与湖北、江西电网联络。除特高压通道外,湖南电网还通过葛岗线等3回500千伏线路与湖北电网联络,并具备南网鲤鱼江、大龙电厂灵活转供湖南的条件。

“4座能源‘立交桥’使湖南接受外电能力跃升至2000万千瓦,成为湖南用电的重要支撑,助力全省电力供应实现从‘硬缺口’到‘紧平衡’的历史性转变。”汤吉鸿介绍。

湖南还在进一步推动疆电入湘第三直流、湘粤背靠背直流联网工程等。未来,湖南具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接受外电条件,可在大半个中国调度电力入湘,电力供应末端的基本省情有望彻底改变。

来源:华声在线

相关文章:

国网辽宁电力加强部署应对强降雨 保障电网平稳运行08-20

深度|湖南能源保障大变革!“宁电入湘”投产,只需0.0054秒,塞上“绿电”闪达三湘08-20

珍惜点滴能源 创造美好环境08-17

湖南姑娘管静遇难,年仅38岁,曾是登顶珠峰倒立世界第一人08-14

石湾多年水浸 黑点问题被破解08-12

“绣花针”穿起民心线 华容老旧小区二期改造精绘宜居新篇08-11

G332库根段一级公路主线工程顺利通过交工验收08-11

有一种乡愁,叫“家乡酒配家乡菜”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