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伤,即工伤,是指职工在生产劳动或工作中负伤。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公伤的认定需要遵循以下条件和程序:
劳动关系
工伤认定的前提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这意味着,只有当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工作时发生的伤害才能被认定为工伤。
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
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这包括在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的伤害。
工作原因
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也应当认定为工伤。
其他情形
职工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同样应当认定为工伤。
职业病
职工患职业病的,也属于工伤范畴。
申请与认定
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未提出申请,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事故发生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劳动能力鉴定
认定工伤后,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的等级进行具体的赔偿。
所需材料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的材料包括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等。
时限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正式受理之日起60日内做出认定结论,并开出《工伤认定结论书》。
相关文章:
韩发现AI存储设备工作新机制04-29
明确了!提前发工资!04-28
遵义一地关于公开征集整治骗取套取社保基金问题线索的通告04-26
市直机关工委观摩学习市公安局机关党建工作04-25
澄海“百日攻坚”行动,力促人居环境品质全面提升 | “百千万工程”一线攻坚记04-24
我国望宇登月服、探索载人月球车等正开展初样研制试验工作04-23
上金所紧急通知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