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性标准是指那些不具有法律强制力的标准,它们主要是为了指导行业实践和提高产品质量。尽管推荐性标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在某些情况下,企业仍然需要执行推荐性标准,具体包括:
合同约定
在买卖、采购、加工、承揽等合同中,如果双方约定了执行推荐性标准,则在该合同约定的范围内必须遵守这些标准。
质量要求不明确
当合同中未对质量做出明确约定时,根据《合同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应依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履行,这可能包括推荐性标准。
企业自我声明
企业可以公开声明执行推荐性标准,其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应当符合企业公开声明的标准技术要求。
法律法规引用
如果推荐性标准被纳入指令性文件或被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强制性标准引用,则这些推荐性标准将具有相应的行政约束力。
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
当企业参与企业标准领跑者等对标达标活动时,参与企业的标准水平必须高于推荐性标准。
生产许可审查或备案
在生产许可审查或备案时,如果要求具备的生产技术条件需要符合推荐性标准,则这些标准对企业具有强制约束力。
需要注意的是,推荐性标准的执行依赖于企业的自愿性,但在特定情况下,它们可以通过合同约定、法律法规引用等方式获得一定的执行要求。
相关文章:
太原推出提振消费十大举措04-30
从安防到场景数字化,海康威视如何破局?| 探访新质生产力先锋系列04-30
数字赋能新质生产力 北疆崛起“中国云谷”04-29
工信部:加快自动驾驶系统安全 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研制04-29
专家为湖南中小企业应对专利风险支招04-27
重要通知:12+17!补贴升级!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