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维修 实时讯息 生活常识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青阳山顶有家咖啡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1 09:03:00    

  仲夏时节,在海拔200多米的肥东县青阳山上,47岁的陈晓梅开了一家咖啡店,她将咖啡的醇香融入乡村田园风光,这间50多平方米的咖啡店也因此成为许多年轻人舒缓压力、休闲拍照的“放风”之地。短短2个多月的时间里,吸引客流量超6000人次。

  乡村不断涌现新业态

  7月18日,乘坐负责接送游客的越野车,顺着蜿蜒的山路盘旋而上,大约10分钟后,这家建在山顶的咖啡店,映入记者眼帘。

  走进店内,一股咖啡的香气弥散开来,陈晓梅面带微笑、手法熟练地操作着咖啡机,为提前到店的顾客递上一杯杯冰咖啡。

  “你知道吗?一年前,我对咖啡制作技巧还一无所知,而现在我成为了一家咖啡店的老板娘兼咖啡师。”陈晓梅说。

  选择在山顶开一家咖啡店,陈晓梅并不是一时冲动。早些年,她和朋友投资在肥东县蓝山湾木艺小镇开了一家山地越野俱乐部。平日里,她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年轻人。

  这些年,随着各地乡村文旅的多元化发展,陈晓梅敏锐地察觉到,年轻人爱去的地方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咖啡店、茶馆、书咖……这些过去大城市常见的商业业态在乡村加速涌现,并深受年轻人青睐。

  “后来,我就想能不能在村里开一家咖啡店?”确定想法后,2024年7月,陈晓梅前往浙江学习考察乡村咖啡店经营模式,这次考察之旅也让她更加坚定了创业想法。

  “像浙江安吉的瀑布咖啡、矿坑咖啡等,我们都了解过,排队的人很多,甚至很多人都是从外地专门跑来打卡的。”

  逐渐走红的乡村咖啡馆

  回到合肥,咖啡店的选址成为陈晓梅最在意的地方。“位置不能太偏,最重要的是环境要美,要与众不同。”再三考量后,陈晓梅最终决定把咖啡店开在青阳山。

  “在动工前,我咨询了几家装修公司,听说我要在山顶盖咖啡店,都表示接不了。”没办法,陈晓梅只能自己找人干。

  “货车能拉10吨料,但走山路只能拉2吨,我们就像蚂蚁搬家一样,慢慢地把材料运上山。”陈晓梅说,别看咖啡店不大,只有50多平方米,可投资却花了近百万,为此,她把房子也抵押了。

  “水和电都是从山下接上来的,包含外面布置的这些拍照打卡点,观景平台都是一起完工的。”陈晓梅说,店里的咖啡机和咖啡豆是国外的亲戚帮忙联系采购的。

  “我侄女在澳大利亚开了3家咖啡店,她还特意从国外飞回来教我怎么做咖啡。”

  终于,咖啡店开业了。首日客流量不错,但离陈晓梅的心理预期还有些差距。“心里会有点失落,但我还是很有信心。”

  很快,伴随着“五一”假期的旅游热,咖啡店客流量有了起色。

  “大家来我们这喝咖啡,欣赏落日晚霞,感受清风鸟鸣,手机拍照发个朋友圈,这种‘自来水式’的安利,在各大社交平台帮我们引流了一拨客人。”

  有了稳定的客流以后,陈晓梅并没有松一口气。“有人说,我们是一家‘网红’咖啡店,我觉得无论火不火,服务一定要做好。”

  她把自己的手机号设置成接待热线,24小时不关机,无论客人多晚发信息,她都会耐心回应。“前几天有个客人夜里12点问我怎么预约,我看到了就给她回复。”陈晓梅说,目前店内配备了3名服务员、2名咖啡师、1名售票员。上午十点半营业,晚上十点歇业。

  “我们开发了近20种饮品,以咖啡和茶为主,还有甜品和小食,平均每天的营业额在3000多元,最多的一天接待了200多名客人,虽然忙了点,但心里很充实。”陈晓梅说。

  更让她感到开心的是,自己的咖啡店成为一个树洞,为一些深陷生活压力的人们提供慰藉,让内心长期堆积的负面情绪得以宣泄。“有一个顾客是常客,他每次来都坐在靠窗的位置,不看手机,就吹吹风,再闭目养神。他说自己在外地做建筑生意,有时候压力大了,来这里就当给自己充充电,等电充满了,再继续赶路。”

  陈晓梅说,大自然是最好的疗愈师。从山上俯瞰,一切都变得很渺小,辽阔的视野能让人从纷繁的现实世界中短暂抽离出来,那些烦扰的人和事,仿佛都一下子消失了。“我觉得这也是很多村咖能够走红的原因之一。”

  要成合肥乡村文旅的一张名片

  近期高温酷暑,可陈晓梅的咖啡馆却客流量不减。“我们在车友圈看到有人推荐这家咖啡店,今天特意带着女友来打卡,我们还带了相机,打算拍点照片。”顾客杨先生说。

  家住在庐阳区的夏女士特意带着儿子开车1小时赶来店内打卡。“咖啡味道不错,最主要是这里的风景很美。”夏女士说。

  “夏天天气热,下午3点后是我们的客流高峰期,我们这里山路比较陡,顾客不能开车上山。有时候人多,司机师傅接不过来,可能要排队。”陈晓梅说,开业两个多月以来,她也发现了咖啡店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山顶植被茂盛,到了夜晚蚊虫会比较多;海拔200余米山顶的网络信号不太稳定,客人发朋友圈会有延迟……

  “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谈及未来,陈晓梅信心满满。“这家咖啡店不仅是一家店,也是我热爱的事业,未来我也希望把它打造成一张乡村文旅的名片,带动更多人品味咖啡的醇香与乡村的美。”

  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 卫晓敏/文 高勇/图 实习生 余佳芳 通讯员 汪兴

  记者手记

  越来越洋气的乡村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去采访的那天,正值周五。

  早上9点半,咖啡店还未正式对外营业,已有三三两两的年轻游客结伴而来,他们在店内拍照打卡。

  如今的合肥乡村,正变得越来越“洋气”,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目光。

  从庐江的野坡咖啡到万山电影公园,再到开在巢湖之畔“合肥小洱海”的茶社,从肥东山口凌村的乡村美术馆到肥西聚星粮驿的三联书店……

  一个个商业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融合乡村烟火气的同时,也为乡村带来了新的流量。

  为什么能够走红?我想这是因为它们既是乡愁的载体,也是乡村新生的引擎。

相关文章:

青阳山顶有家咖啡店07-21

入伏了!现在吃正当时!不少杭州人的餐桌上已经悄悄多了它们……07-20

谷城老君山樱花谷:盛夏紫薇燃红霞 乡村风景入画来07-16

县领导调研“四好农村路”项目建设情况07-16

小米汽车6月新增37家门店,下月将登陆菏泽、阜阳等5城06-30

尚志 乡村小草莓铺就致富路06-28

靳东、宋佳分获第30届白玉兰奖最佳男、女主角奖06-28

合肥一地将推进“园丁制” 邀市民共建绿色家园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