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维修 实时讯息 生活常识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降幅高达40% 全国放射检查价格加速调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7 00:23:00    

近段时间以来,国家医保局集中推进和公布了一系列医疗服务价格立项指南,指导地方规范整合现有价格项目。其中,去年11月,国家医保局印发《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将现行放射检查类价格项目映射整合为26项,并指导各省制定统一的价格基准。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梳理,当前安徽、福建、广东、上海等多地已发布通知,公布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且已于4月底开始实施,要求医疗机构严格按照价格政策规定和临床诊疗规范向患者提供服务并收取费用。另外,河南、重庆、江西也已发布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加速规范。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保研究院原副研究员仲崇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在临床非常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与诸多科室、疾病都直接关联。规范医疗服务价格,不回避主要矛盾、典型问题,从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较早切入,与集采、国谈抓主要矛盾、典型问题有异曲同工逻辑。

“规范相关价格,从立项到收费标准都有约束,对于促进临床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守好患者‘救命钱’有十分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在统一大市场背景下,全面降本增效提质。”仲崇明说。

分类整合

CT、磁共振、X光是大家看病住院最熟悉的检查项目,“检查多、检查贵、检查重复”也是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国家医保局曾发文指出,印发《放射检查类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统一整合规范现行放射检查项目,可以让放射检查项目立项更清楚、收费更明白,也将推动放射检查价格趋于合理。

根据不同项目在成像技术、部位难度、对比剂引入等维度的差异,国家医保局将现行放射检查类价格项目映射整合为26项。基于此,广东、安徽、福建等地分别将此前的281项、172项、279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调整为26项。同时,对同一项目以不同方式提供或在不同场景应用时,细分设置了37个加收项体现差异化收费标准;对适用范围不同但无额外增加资源消耗的项目,设置30个扩展项。

对于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广东医保局表示,“X线摄影成像”项目按医疗机构等级适当加大价格差距。基层、一级、二级医疗机构使用的基础放射检查项目与现行价格保持相对稳定。上海则进一步明确一级、二级和三级医疗机构的标准,如“X线摄影成像”项目价格标准分别为35元、43元、50元。福建也明确了省属三甲医院价格和省属三甲以下医院价格。

在具体的项目计价单位和次数方面,广东明确,CT、MR(磁共振)平扫后立即进行增强检查,增强按50%计价;“X线摄影成像-影像拼接成像(加收)”项目不同体位多个部位拼接成一张影像按一次计价;同一设备同次多个部位检查使用呼吸门控、心电门控的加收项均按一次计价;另外,部分项目在计价说明中设置了同一次检查不同部位的收费数量上限。

上海则明确,CT、MR平扫与增强同时进行检查的,按增强检查计收一次,平扫检查不得重复收费。另外,一次检查多部位的,第2部位按50%计收,第3部位按25%计收,第4部位及以上不再计费。而“X线摄影成像”每部位涉及多体位曝光的,最高计费不超过一倍。

各地在调整之后,相关检查费用显著降低。如广东某医院放射影像检查项目价格降幅达14%~40%;再如,广州去年末将磁共振平扫【0.5T(不含)~1.5T(含)】、磁共振平扫(1.5T以上)的三级医院服务价格调整为559.28元、628.52元,而根据最新规定,磁共振(MR)平扫全省最高限价为505元。

不难发现,相关医疗服务检查项目收费标准的制定都强调以临床需求和检查效果为导向,减少价格项目与检查设备绑定。“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减轻医保和病患负担,还可以避免医疗机构之间无序攀比和资源浪费,也有利于分级诊疗等政策的落地实施。”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生产企业深圳安科市场总监、产品总监符丰彬此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仲崇明向记者表示,随着上海、广东等地已落地规范后的服务价格,患者在接受临床医疗服务时,虽然仍面临信息不对称的形势,但有规可依、有据可查,相关医院医生、医技要遵循。该做的检查不可少,支持尽量做、合理做;不该做的检查必收敛,规范检查、规范收费。

“费用下降之后,检查服务成本需要医院运营管理上多做控制,管治低效率浪费。相应地,在新规范的框架下,医院医生、医技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做大做强传统检查和新项目。保证检查质量,用好检查价格和增量。”仲崇明说。

技术赋能

去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七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同时还明确了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要求。

有业内专业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近些年,随着存储手段的进步,保存查阅检查结果已经不再依赖实体胶片,将检查结果上传至云端,患者、医疗机构和医保部门便可直接查看。目前云影像在价格项目中予以明确,将促进医疗机构补齐云影像服务供给短板,助力跨地区跨医院的检查结果共享互认。

而对于医疗机构无法做到检查影像云存储的,则需要减收一定费用。安徽、福建、广东等地均明确,将“数字影像处理和上传存储服务”纳入放射检查类项目的价格构成,如无法提供相关要求,实行减收5元的价格政策。

另外,各地也都将实体胶片从项目价格构成中剥离,不再打包计入检查价格,患者确有需求并知情同意的,可按照采购价格零差率单独收费。上海则进一步明确,患者如果提出要携带影像资料出院会诊或留作备用等要求,医疗机构按每张20元提供胶片,或免费提供纸质打印图像等。

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AI)的快速发展,AI与医学影像的结合展现出巨大潜力,成为近年医疗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

当前AI在影像辅助诊断中的实际效果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评估,上述业内人士介绍,首先是准确性,这不仅包括对正常和异常图像的正确分类,还涵盖对细微病变的识别能力。值得一提的是,目前AI基于大量历史病例的学习,在一些检查方面准确性已较高,比如在肺癌筛查中能够辅助医生快速识别肺部CT图像,识别出小结节,甚至是微小结节。

“其次是速度,AI系统的响应时间直接影响到临床工作流程的效率,快速而准确的结果有助于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升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此外,稳定性也至关重要,一个可靠的AI系统应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保持一致的表现,确保结果的可重复性。”该业内人士表示。

国家医保局认为,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临床实践中一定程度上起到辅助诊断或提高效率的作用,但还无法替代医师诊断,在尚无独立的医疗服务产出、辅助诊断质量效用难以确定的情况下,在已收取诊断相应项目检查费用后,不宜单就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再向患者额外收费。

各地在制定服务价格时也均有体现,比如广州“X线摄影成像”和“X线摄影成像-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扩展)”全省最高限价均为50元,“计算机体层成像(CT)平扫”和“计算机体层成像(CT)平扫-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扩展)”全省最高限价均为231元。再如安徽“X线摄影成像”上述两类服务均为40元;“计算机体层成像(CT)平扫”上述两类服务均为210元。

“医院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辅助诊断的,执行与主项目相同的价格水平,但不与主项目重复收费,体现了以医疗服务产出为导向的价格政策取向,与其他行业一样,也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提质增效方面的功能定位,而非增加成本的作用。”国家医保局表示。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

降幅高达40% 全国放射检查价格加速调整05-07

今年一季度广东结婚登记14.1万对,广深两地均超过2万对05-06

大连马拉松分区规则、破3服领取指南来了05-06

202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杨红梅:扎根乡村,匠心育人05-04

增城从化荔枝:产量可观 运输销售升级05-03

淮安工业园区:企业生产“抢进度”,项目建设“加速度”!05-03

献礼五一!山东电建一公司承建徐家渡220kV变电站间隔改造工程及新津-徐家渡线路工程顺利完工送电05-03

赤水金钗石斛亮相粤黔协作帮扶促消费“1+8”现场展销对接活动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