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实验室中,记者看见了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工作场景:抓取、扫码、放置、封箱……在物流生产线边,一台具身智能机器人完成了从物品处理到包装封箱的全流程。
2025年,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在业内看来,具身智能已成为我国培育未来产业的重要方向以及全球科技竞合的“关键领域”。
谈及具身智能,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小鹏近日公开表示:“中国的具身智能在5年到15年之间会出现像新能源汽车一样巨大的产业,并在全球领先。”
然而,在这一方兴未艾的赛道上,虽然企业数量激增、投资日益活跃,但基础核心技术突破性专利占比整体仍待提升。目前,具身智能正从单点突破迈向产业协同,从“野蛮生长”走向“生态共建”,开启生态化发展新阶段。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引领迈进期,如何避免“重复造轮子”、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创新突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证券日报)
相关文章:
万亿产业爆发前夜,上海人形机器人军团最新策略流出,还有与旧金山相似范式05-01
广东:推动政府等公共服务机构率先接入人工智能大模型04-30
津郊番茄产业提质升级结硕果04-29
承古拓今 开创未来04-29
长电科技: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0%04-28
【云新发布】同比增长4.3%!一季度云南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491亿元04-28
邵阳绥宁县:“空中走廊” 运竹忙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