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维修 实时讯息 生活常识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致敬生命守护者 病房里 有他们“最美的样子”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2 10:54:00    

闫凤华正在查房。

韩彩发和患者进行深度交流。记者 徐碧颖 摄

王媛给患者送上一朵鼓励的小花。

保砚到患者家中做延续护理。

5月12日是第114个国际护士节,银川市卫生健康党工委会议、银川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对周常春等110名银川市2024至2025年度表现突出的护理工作者予以通报表扬,进一步增强护士的职业荣誉感,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护士,爱护护士”的良好氛围。同时勉励全市广大护理工作者要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立足平凡岗位,深入钻研业务、提升护理质量,为推进健康银川建设和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在这个特殊而又充满感动的日子里,让我们聆听护士们的故事,看看他们如何通过年复一年的陪伴和守护,让病床上的患者感受到温暖以及生命的尊严。

急诊科护士长闫凤华

用俯身倾听的姿势

化解冰冷的紧张感

“更高、更快、更强”,这句格言不仅代表着奥林匹克运动倡导的精神价值,也是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科的“科训”。在急诊科,感动了无数人的“护士跪在担架车上进行心肺复苏”的场面,是日常工作,更是基本职责,“快一点,再快一点,推担架车的时候真希望脚底装上‘风火轮’。”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闫凤华对记者说。

从业27年的闫凤华既是医生眼中配合默契的战友,也是患者心中温暖的“生命之光”,她更以前辈之姿引领年轻护士成长,在生死时速中诠释着护理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在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往往发病急、病情重、情况危,因此也是医院急危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之一。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年均接诊量超20万人次的高压环境下,闫凤华和团队通过“医护一体化”模式提升抢救效率,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协同作战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

凌晨四点,接到紧急通知后,闫凤华和同事们在半小时内从家里赶到科室,监护仪的警报声、家属的啜泣声、担架车轮的滚动声,在走廊里交织成一首急促的夜曲。从患者的接诊、分诊、救治到转运,每个环节都紧张有序地进行。医生和护士在平等自主、相互信任且具有专业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开放的沟通,分担责任,共同决策,医护团队合作,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呼救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急危重症救治,等不得也拖不起。凌晨的急诊科亮如白昼,闫凤华和同事们分秒必争,准备急救设备和药品,确保一切抢救用品处于备用状态,随时迎接患者的到来。救护车抵达后,医生下达抢救医嘱,护士们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在抢救过程中,医生不断调整抢救方案,护士们迅速准确地执行医嘱,配药、注射、记录病情变化。

1998年成为急诊科护士至今,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突发事件,加班加点、废寝忘食早已成为闫凤华的工作常态。“在新家装修期间到搬家,我100多天没回过家,住在科室,等我再回去时,直接住进新家了。”“抢救病人时要以最快速度掰安瓿瓶,有时掰得太快了划到手,贴个创可贴再继续掰,忙完洗手时才发现血早就渗出来了。要是来病人了就又得继续掰,反反复复,手上口子不断。”闫凤华淡淡地说。

面对惊慌的家属、哭闹的孩童,甚至情绪失控的醉汉,她总能用一句轻声的安慰,用一种俯身倾听的姿势,化解冰冷的紧张感。在闫凤华看来,风险高、容错率低的高压工作环境下,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安全的护理服务,需要“医护一体化”,需要每一位医生和护士共同努力,紧密配合。

精神科男护士 韩彩发

铁汉柔情 治愈他人也治愈自己

每日面对这些被长期误解、边缘化的群体,精神科护士的日常也充满变量。“每天都要进行环境检查、安全检查、设施检查,了解前一天病人的病情变化和情绪变化。”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安医院中西医结合科“90后”男护士韩彩发介绍道。

精神科护士需要有一颗强大的心脏,临危不乱、处事不惊,“面对病人的突发性冲动,男护士要毫不犹豫地冲在前,与安保人员配合,稳定病人状态。”韩彩发说。患者可能因幻觉突然躁动,或因抑郁拒绝进食。此时,护士需迅速评估风险,通过非暴力沟通技巧或分散注意力等方法稳定患者情绪。

韩彩发从业10年,目前他所在的科室共15名护士,其中有7名是男护士。对精神科来说,男护士必不可少,且占比相当高。他向记者讲述道,精神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这里的患者会有些自知力不全,治疗依从性差。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患者烦躁不安、兴奋躁动、伤人毁物、自伤逃逸等事件。面对有攻击性的躁狂症患者,男性体力占优势,所以值班都有男护士一起搭班。

“从开始面对工作时的不适应、不理解到现在从容勇敢地与每位患者沟通,这个过程中需要历经百战。”韩彩发说,他和许许多多从事精神心理卫生工作的护士一样,在治愈他人的同时,还要不断治愈自己,为自己培养强大的精神意志力。

曾有一位警察在执行命令的过程中遭遇精神创伤,产生了严重的幻觉,导致他在面对现实世界时产生困惑和恐惧,回到家后仍常常感觉到自己在和犯罪分子打斗,时刻保持着警惕。这位患者身材魁梧,学过专业的格斗技能,其他人无法近身。住院40多天里,韩彩发每天穿梭于患者错乱的精神世界里,用爱与专业为他点亮希望的灯塔。有时,韩彩发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倾听与陪伴,患者说话时,他从不打断,用眼神传递理解与支持。

“经过几天的接触,患者逐渐对我卸下防备,甚至我休息时他也不会和别人说话,还是保持和之前一样的戒备和沉默。只有我去看他时,他的状态才会恢复。”说起这次经历,韩彩发更能体会到男护士的重要性:男护士更能走进同性的内心,特别是在精神科。

看到这位警察最终康复出院,自己亲手参与治愈了一位对社会有贡献的患者,韩彩发脸上的笑容更多了。勇敢而细腻的男护士们,也用行动诠释了何为“铁汉柔情”。

精神科女护士 王媛

用微笑和关怀

帮助患者找回自我

护龄17年的王媛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安医院情感障碍女科担任护士长,日常工作包括对患者的社会技能训练、生活技能训练、求职训练及病人自我管理等。

在情感障碍女科,特色活动很丰富,如“妆点微笑”“生日会”“模拟求职”等。“生日会”是患者们十分期待的日子,每逢这天,大家都能吃到甜蜜的蛋糕,收到生日祝福,许下小小心愿,感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家庭的温暖。集体生日会通过仪式感唤醒患者对生活的期待,增强她们参与治疗的信心和积极性。

而模拟求职则是通过前期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出院后想从事的职业,护士们将收集到的问卷进行整理后,设计场景、准备材料,现场模拟面试,并引导患者注重自己的穿着和表达方式,树立自我认知,互相帮助寻找每个人的优缺点,向面试官展示自己的优势。

通过“模拟求职”,有的患者在疾病困境中重拾对生活的掌控感,有的患者重新有了想去工作的欲望,有的患者学习到了如何与面试官沟通。护士们鼓励大家在人际沟通中控制情绪,学会与朋友家人倾诉,释放生活中的压力,尝试去寻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最终顺利回归社会。

一位年轻患者曾分享自身经历:“躁狂时,我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疯狂购物、熬夜狂欢;抑郁时,又陷入无尽自责,连床都起不来,生活一团糟。”作为护士,王媛深刻理解患者在病症支配下的行为不可控,对患者和家属有了更多的包容,也能真正走进她们的内心世界。在艰难的治疗历程中,常常是医护团队与患者、家属携手共同走过这段最难的路。

精神科护士面对的患者,其痛苦并非直观可见,而是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风暴与认知错乱。这就要求精神科护士具备超乎寻常的耐心与同理心。轻声安抚,以微笑和关怀化解患者心中的坚冰。

记者手记

如果世间有天使

有人说护理是承载人文关怀的生命工程,最好的护理是让患者在病痛中仍能感受到人性的光辉,“以心灵沟通心灵,以生命温暖生命。”

护士是白衣天使,是生命的守护者,但天使从来不是站在神坛上俯瞰人间疾苦,而是用每时每刻的坚守与呵护,把“生”的希望从死神指缝间抢回。

从老护士的手掌因无数次胸外按压布满茧痕,到年轻护士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掌握最新的护理技术和理念,从患者邮寄十几封手写感谢信,到“00”后护士背病人走下13楼,从一句“谢谢”温暖了整个春天,到数十年如一日告别节假日,把全部的爱倾注在病人身上。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是这份伟大职业写给生命的无声情书。

“如果世间真的有天使,那么一定都在医院里。”

基层护理工作者 保砚

抢救生命 也抚慰人心

一天下午,家住金凤区湖畔嘉苑社区的齐先生在卫生服务站扫描二维码,登记填写家中病人的身体情况。“接单”后,银川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服务中心安排护士保砚上门为齐先生的母亲开展延续护理服务。随后,齐先生加入了该院的护理微信群,并通过群聊预约服务、询问上药步骤、确认药物服用方式。

2023年10月,银川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始推行延续护理服务,为有定期换药、维护留置导管等需求的患者打通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该院开展居家护理,为不方便到医院就诊的患者提供PICC维护、伤口处理等44项延伸服务。

今年是保砚加入该院急诊科的第21年,身为护士长的她平时除了要做好医院的护理工作,还要上门为患者提供延续护理服务。21年前,她强烈要求到急诊科,21年后,她对急诊科的热爱始终如一。

“在急诊科待久了,‘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先来’的感受会更深。”保砚说,也许有人认为医生护士都是“铁石心肠”,见惯了生离死别,面对生老病死,不会有太多的情感投入。但她想用自己的真实经历说“不”,医护人员也有人类最真实的情感。

采访中,保砚向记者分享了一位让她印象深刻的年轻女孩。这位患者因成绩不理想,加之母亲去世,她觉得父亲将所有关爱都给了妹妹,太过伤心而选择自杀。抢救过来后,保砚耐心安抚女孩,不敢问女孩的心情,她便选择用美食温暖女孩的心。

“肚子饿不饿,要不要给你点份外卖?”保砚问。

“不用。”女孩答。

“你不是喜欢吃小龙虾吗?我给你点一份夜宵。”保砚问。

“不用。”女孩答。

接连三天,都是这样的问与答。

女孩出院后的半年时间里,保砚一直默默通过朋友圈留意女孩的一举一动,观察女孩的心理变化。如今,女孩的朋友圈里常晒自己经营的小吃摊,每天的生活有了盼头,保砚也默默地松了一口气。

还有一位老年患者加了她的微信后,有一天想预约延续护理服务,保砚便询问老人详细地址,但不知为何,老人迟迟没有回复。三天后,老人的儿子回复说老人已经去世了,她在生命最后一刻想见到护士,但是身体已经无法支撑回复消息了。

“这些故事现在讲述出来,我好像是释然了,但其实很多故事真的是深埋内心,绝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淡去,甚至会一直伴随我的职业生涯。”保砚说。许许多多的故事让她更懂得健康的重要和生命的宝贵,更加学会珍视当下,不再为小事抱怨。家门口的花花草草、典农河的清水绿岸、香氛蜡烛和手作DIY……保砚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点滴温暖。“这些看似平常的瞬间,其实是生命给予我们的珍贵礼物。”保砚说。

9岁小患者写信谢医护

“谢谢最可爱的你们”

最近,银川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病房收到了一封充满童趣的感谢信,9岁的小患者瑞淇因反复发热、咳嗽在儿科住院治疗期间,看到护士阿姨为自己做的一切,心存感激,出院时,他用工整的笔迹写下了一封充满童真又情真意切的信,还为科室护理人员赠送了可爱贴纸,用小朋友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全科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

致最可爱的你们

亲爱的护士阿姨们:

你们好呀!

谢谢你们多日以来的照顾,我心存感激!谢谢你们每天不厌其烦为我摘挂吊瓶,谢谢你们为我做推拿,我很舒服,谢谢你们每天为我整理床位,很整洁,谢谢你们为我扎针,虽然很痛但也谢谢你们,谢谢最可爱的你们,谢谢!

那天,我出院回头看见住院部时我有些不舍,平时最抗拒的医院,那一刻我却有些不舍,因为那里有最可爱的你们,泪水在那一刻不禁湿润了眼眶,谢谢你们!

我剪了一些小贴纸送给你们。你们可以贴在胸牌上,可爱得很,我不知道你们有多少人,如果贴纸够了那最好,如果不够那对不起。

祝: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病人瑞淇

记者 徐碧颖

相关文章:

首部中国台湾老兵纪录电影《日暮·归乡》在广州首映05-12

致敬生命守护者 病房里 有他们“最美的样子”05-12

21分钟“接力赛”!聊医胸痛中心“双绕行”模式为急性心梗患者开通“生命快道”05-11

提供24小时精细护理!珠海市人民医院启动“无陪护病房”服务05-10

药盒变废为宝 扮靓健康宣教墙 娄底市第二人民医院“3D宣教墙”让用药更直观05-08

“卤鹅哥”坦言:通过努力让荣昌“火”起来 是自己的梦想05-06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6日上午开展肺动脉高压义诊05-06

区图书馆:书香伴假期 阅读“充电”忙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