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维修 实时讯息 生活常识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发病率仅百万分之二,协和专家移植患者自体血管根治腹部肿瘤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8 21:30:00    

极目新闻通讯员 张玮 余海新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多学科团队为一名肠系膜上动脉受侵的罕见肿瘤——硬纤维瘤患者实施根治性手术,通过自体血管移植技术完成肠系膜上的动脉重建。该病的全球年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二,其治疗经验可为腹腔重要血管受累的肿瘤手术提供参考。

37岁的蔡先生(化姓)近来持续腹泻,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腹腔内潜伏着15厘米的罕见硬纤维瘤。这种被称为“良性杀手”的肿瘤虽无转移特性,却以侵袭性强著称,全球年发病率仅百万分之二。

术前三维影像重建显示肿瘤与肠系膜上动脉相对位置,可见肿瘤(绿色区域)对血管的包绕

影像检查显示,肿瘤如“毒藤缠树”般完全包裹患者的肠系膜上动脉中段,长达8厘米,与动脉壁致密粘连如同“焊接”,随时可能导致动脉破裂。这条为整个肠道供血的“生命干线”一旦受损,将导致致命性大出血或全肠坏死。

考虑到患者的病情,该院消化肿瘤外科牵头,联合血管外科、麻醉科、放射科等多学科团队会诊,并制定了自体血管移植方案:截取患者右侧大隐静脉10厘米作为移植材料,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重建动脉通路。“相较于人工血管,自体血管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长期通畅率。”该院消化肿瘤外科卢晓明教授表示。

手术进行中

手术分为精准术前规划、可控性血流阻断、肿瘤整块切除、血管吻合四个关键阶段。据了解,团队通过三维影像重建确定肿瘤与血管的空间关系,术中精准控制肠道缺血时间小于45分钟的安全值,最终保留3米的健康小肠。

术后病理证实,肿瘤被完整切除,患者恢复顺利,没有发生短肠综合征等并发症。

据悉,该院通过标准化、多学科诊疗流程,已形成血管受累肿瘤的规范化治疗体系。通过血管移植,尽力保全器官功能,已经在所有外科常态化开展。“此类手术的常态化开展,得益于医院多学科诊疗模式的深度整合。”卢晓明教授表示。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相关文章:

生死时速!青岛急救团队“云端”联手创造生命奇迹04-27

17名学生与院士科学家同台演讲!深理工举办曙光科学节04-27

医生研究表明:常喝山楂水,血管斑块真能慢慢消失?04-23

济南市一院骨科成功为83岁老人实施股骨颈骨折手术04-20

这6类人天生容易长血栓,4个血栓的“报警信号”要重视!|每日健康04-20

39岁年轻父亲患癌,手术心切的他为何被医生紧急叫停?04-17

小叶医探|创面超1个月治疗未愈合需尽早就医04-16

癌症根本不用治,治好的都是误诊了?医生讲出4个真相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