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维修 实时讯息 生活常识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县域富民产业观察 | 从“穷窝窝”到“桃花源”,看这个沂蒙小山村如何—— 让绿水青山长出“摇钱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1 10:39:00    

在临沂客户端讯孟夏时节,走进沂水县圈里乡七箭村,千亩桃林生机勃勃,漫山遍野葱茏翠绿。松土、施肥、疏果,桃农们穿梭桃林往来劳作。“这一棵棵桃树,到了秋天就是‘致富树’,可得‘伺候’好了!”大家笑呵呵地说。

这个静卧于沂蒙山腹地的小山村,北倚齐长城遗址,南枕唐王山麓,相传曾有一位唐王兵困此地,后北射七箭而突围,故名“七箭”。虽然拥有历史悠久的传说,但七箭村在历史上却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泥巴路进不了车,旱地种不出粮,没有卫生室、没有自来水,全村800多人里就有30多个光棍汉。

如今,山沟沟里的“穷窝窝”摇身一变,成了十里八乡公认的富裕村:家家户户种蜜桃,全村种植面积达到1200余亩。去年,依托蜜桃种植产业,七箭村蜜桃种植户户均年收入超5.5万元,村集体收入达41万元。

从落后村蝶变为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七箭村振兴的密码何在?

强村富民

关键在党支部

强村富民,支部是堡垒、干部是关键。

2011年4月,七箭村党支部换届选举,新一届党支部委员走马上任,但面临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留守村民年龄偏大,思想相对保守;党员示范带头作用不明显,村民们团结意识不强,甚至存在“派系斗争”,村集体经济更是积贫积弱。如何开局,成了摆在大家面前的首要问题。

打铁还需自身硬,建强班子是关键。七箭村党支部书记王国连说,党支部第一时间建起“七箭党员学习群”,将全村30名党员聚拢起来,针对如何开展村里工作广泛征求意见。几番讨论下来,很快达成共识:严格做到“四议两公开”,有事多讨论,决议要公示。

此后,七箭村但凡需党员模范带头的工作,如工程质量监督、值班执勤等,均在群内统一调度;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重要事项都发到群里征求党员意见。“七箭蜜桃农民专业合作社群”也组建起来,涉及村民利益的事务也在群里及时发布。在党支部带领下,七箭村公平公开公正地办好低保评选、危房改造、苗木补助、小麦补贴等一件件民生实事,十几年来没有出现一次有争议的声音。

干部把私心锁进抽屉,民心自然揣进兜里。七箭村党支部很快在村里树起了“办事不藏私”的好口碑,成为老少爷们心中信得过、靠得住的主心骨。近年来,七箭村党支部先后获评沂水县“‘五星’基层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以及临沂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产业转型

让村民家门口挣钱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多年来,七箭村村民收入主要靠小规模种植传统农作物,肩挑背驮、辛苦一年,到了年关一算账,所剩无几。能不能让老少爷们在家门口就挣到钱?

2012年,七箭村党支部从县里请来农业技术专家,对村域水源、土壤、气候进行现场勘查后,讨论研究出了产业发展思路:七箭村沙质土壤肥沃,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发展林果业。

那么,到底种哪种水果呢?圈里乡党委及时提供了思路:发展林果业要形成规模,才会产生经济效益,考虑到邻村已有多年种植蜜桃的经验,建议七箭村也种植晚熟蜜桃,成规模、连成片,才好找销路、拓市场。

说干就干,七箭村迅速行动起来。首要一步,就是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将生产道路、灌溉水源、交易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布局。利用近一个星期的时间,七箭村“两委”班子成员走遍全村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测量。几番讨论调整后,一份关于七箭村蜜桃园区建设的“十年规划”出炉了。

这份规划提报给圈里乡党委后,得到大力支持。乡党委政府、县派“农办”第一书记帮助七箭村争取到了高标准农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获得扶贫资金315万元。修路、修水池、建扬水站、铺水管、建交易市场……乘着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东风,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指导支持下,七箭村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桃树试点种植也迅速展开。王国连从自己做起,动员自家党员亲戚从2013年开始带头种桃。有党员带头,加上圈里乡党委又及时帮村里协调到了46万元桃苗补贴款,村民们纷纷跟进,全村桃树种植面积在短短2年内达到了1200余亩。

2017年,七箭村栽植较早的桃树开始结果,个大饱满,口感脆甜。四川、广东的客商闻讯而来,蜜桃价格最高卖到了每斤四五块钱。2018年起,全村桃园开始大面积产果,远销广东、北京、上海、成都、青岛、潍坊等地。

如今,每年国庆假期,正值蜜桃成熟,七箭村便会迎来一年中最热闹、最繁忙的日子。一辆辆电动三轮车将一筐筐蜜桃从果园运到交易市场。一辆辆挂着外地牌照的卡车由七箭村出发,奔向全国各地。村民们摘桃、卖桃,忙得没白没黑,但脸上都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原先的传统种植,每亩地一年收成不足1000元,现在种桃,只要精心管理,一亩地能挣1万余元——村民们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七箭村的穷根终于拔掉了!

为民办实事

打造安居乐业“桃花源”

如今,七箭村依旧是个小山村,但早已不再是“穷窝窝”,而是成了名副其实的“桃花源”。

村头,“太平山下齐长城风光秀丽,唐王山下红蜜桃十里飘香”的大字标语,流露出七箭村人的热情和骄傲。入村主干道两侧,鲜花盛开、绿植青青。一盏盏古色古香的太阳能路灯高高挺立,为劳作了一天的人们照亮回家的路。

走进村里,人气最旺的地方当属村中心广场。在乡党委政府和山东世纪春有限公司大力帮助下,七箭村将村“两委”门前的空地拓宽,建起了3000多平方米的中心广场,装上了健身器材。农忙时,这里是车来车往、人流如织的蜜桃交易市场;农闲时,这里便是村民们结伴前来、休闲健身的百姓大舞台。

广场北面,除了村“两委”办公用房,还有全村人共同捐款建设的卫生室,大家有个头疼脑热再也不用往乡里跑;藏书几百册的农家书屋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广场西面,刚刚建成不久的老年幸福食堂里,每天为老年人提供午餐,营养又可口。

村里有了能挣钱的产业,在外拼搏的年轻人也纷纷返乡创业。在潍坊开货车、跑物流的王永辉、王国涛回来了,在寿光跑物流的郭文亮回来了,在河北廊坊一家钢铁厂当小组长的王国达回来了……由“因穷外出打工”到“反哺家乡创业”,这些年轻人回来后,一边管理自家桃园,一边联系全国客户、从事农资销售、尝试电商卖货,将七箭村的产业发展推入了快车道。

圈里乡党委书记王瑞凤表示,七箭村不仅拥有渐成规模的蜜桃种植业,还有齐长城、唐王山抗日战斗遗址等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下一步将探索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程洪芸 通讯员 刘东明 张磊

编辑:杜凤蕾

相关文章:

县域富民产业观察 | 从“穷窝窝”到“桃花源”,看这个沂蒙小山村如何—— 让绿水青山长出“摇钱树”05-11

公司因拟录取员工查出“小三阳”取消录用,被判赔偿求职者近2万元05-11

首次确诊!可一次性补偿2万元05-07

理想汽车回应董事长李想6.39亿元“天价年薪”:说法不准确05-07

湖北彩民喜中1178万!05-07

“麦客”开启“逐粮之旅”05-06

种下石榴树 开出“三朵花”05-06

涉嫌垄断,仙琚制药遭罚没1.95亿元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