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日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甘肃张掖举办杂交玉米细胞核雄性不育制种技术(以下简称“核不育制种技术”)观摩培训会。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赖锦盛向参会人员分享了一个好消息:“团队历时15年研究,创新出核不育制种技术。该技术已经连续多年在甘肃、新疆和海南等地的杂交玉米制种基地进行试验示范,完全具备产业化条件。”
玉米杂交种应用虽起步早,但长期以来,不育化制种技术不成熟,只能依赖人工或机械去雄。利用雄性不育系生产杂交玉米种子,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杂交种纯度、发挥杂种优势、提升玉米单产的有效方法,但实现难度极大。
“核不育制种技术的出现,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完美解决方案。”赖锦盛介绍,该技术集成转基因保持系、种子分级装置及标记筛选方法,实现雄性不育系高效扩繁和杂交种子高纯度生产。其创新之处在于,运用籽粒大小标记、籽粒颜色标记和植株形态标记等专利技术,能在播种前、种植苗期至植株散粉前等多个环节,简易区分不育系与保持系。这能使玉米杂交种生产田的母本植株达到产业化要求的不育化效果,显著降低制种成本,提高种子纯度等质量指标。
核不育制种技术通过选择与籽粒大小、植株形态等性状关联的基因,创制易于分选的不育系和保持系,并利用双重质量控制确保不育化效果,有效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种子混杂、育性不稳定等问题,提升了制种的效率与纯度。
“自2022年起,团队在海南、甘肃、新疆、山西和吉林等多地开展核不育制种技术试验示范。”赖锦盛介绍,在试验示范中,该技术产业化优势显著。采用该技术,可在降低玉米制种去雄成本的同时,减少制种企业管理成本。在相同栽培管理水平下,利用该技术扩繁的不育系制种基地较人工去雄制种基地平均增产10%以上。
目前,中国农业大学授权四川天能璟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核不育制种技术进行产业化开发。在推进产业化进程中,该公司联合成都瀚辰光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了一款智能除杂机。成都瀚辰光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张晗介绍,该智能除杂机可实时定位紫色(复雄植株显性标记)杂株杆径位置,并精准切除杂株,显著提升除杂效率。
赖锦盛表示,这项核不育制种技术在杂种优势利用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发展。
来源:科技日报
相关文章:
杂交玉米核不育制种技术走向产业化09-10
走进深蓝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清除率达到99%以上08-23
生物活性肽研究有待向多方向探索07-28
中信建投:可控核聚变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预计将对产业链产生积极影响07-23
李晓东:用一生把骨科做到极致07-08
余庆县:加强鼠害绿色防控基地建设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