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文旅局获悉,日前,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文化和旅游部共同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播出,泉州的五项非遗瑰宝在节目中大放异彩,一展千年刺桐城的独特魅力。
观赏非遗“奇幻之旅”
时隔两年,《非遗里的中国》再次走进福建。本期节目汇聚全省近40项非遗代表性项目、200余名非遗传承人,从泉州提线木偶的悬丝传奇,到南音三弦琵琶的千年雅韵;从蟳埔女簪花围的海洋诗意,到歌仔戏跨越海峡的声腔共鸣,八闽大地的非遗技艺既镌刻着“海纳百川”的开放基因,又传承着“爱拼会赢”的精神密码。以“山海画廊、人间福地”为画卷,揭开一场跨越千年的福建非遗“奇幻之旅”。
《非遗里的中国》继续以多维视角展现非遗传承的时代图景,通过创新表达、匠心坚守与文化联结,构建起传统与现代、地域与两岸的对话桥梁。节目通过展示福建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让观众看到了非遗技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是福建人民的智慧结晶,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跨越时空,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成为凝聚民族情感、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
此外,节目还邀请了诸多非遗相关领域的专家。如上海戏剧学院木偶专业老师秦峰带来的毛巾偶、物件偶表演,突破了人们对传统木偶戏的认知,不仅为木偶戏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拓展了偶剧的表现形式,为木偶戏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让古老的木偶戏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展现刺桐城独特魅力
此次亮相的泉州五项非遗为:泉州提线木偶戏,德化瓷烧制技艺,泉州拍胸舞,蟳埔女习俗,泉州踢球舞。

提线木偶 (视频截图)
“以木为偶,以偶做戏”,福建木偶戏是我国木偶表演艺术的杰出代表,主要演出形式为提线木偶与布袋木偶两种。让漳州、泉州人引以为豪的传统木偶戏,带着浓郁的闽南特色,也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创新,还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走出国门,舞向国际。泉州提线木偶戏“悬丝演万象”,演员手指头上的花样赋予了偶人灵魂,从最初的几根线发展到现在最多时50根线,形成了丰富完备的动作体系。
德化白瓷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使者,《神话》系列以0.2毫米薄纱衣“爆火出圈”,印证“中国白”的极致工艺。
泉州拍胸舞舞者赤裸上身及双足,高昂激越时可双脚反复顿地,使劲把胸、肋、全身拍得通红;舒缓和畅时则抚胸拍掌,扭腰摆臀,诙谐活泼;粗犷中透出美感,古朴中融入现代,又被称为“东方迪斯科”。

蟳埔女的簪花围 (视频截图)
蟳埔女民俗与福州传统梳妆技艺(三条簪),是传统民俗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体现,也是福建女性智慧与勤劳的象征。蟳埔女的簪花围以鲜花串成花环,配以骨簪固定,寓意圆满,服饰则以“大裾衫、阔脚裤”为主,便于海边劳作。创新人陈嘉慧将灯工玻璃技艺与蟳埔女簪花围结合,制作出透明与彩色的玻璃花作品,赋予传统非遗现代艺术表达。
泉州踢球舞舞步交织,默契配合。彩球翻飞间,是体育竞技与舞蹈艺术的完美碰撞。古老、优雅、欢乐喜庆,尽显泉州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活力。
来源:泉州通客户端
相关文章:
泉州非遗亮相央视 展现独特魅力05-08
国门文化 | 19.48万人次,2.01亿元!跨境游热潮与文化赋能双轮驱动,“五一”假期河口文旅市场再创新高!05-07
晋祠博物馆文化活动多姿多彩05-04
省政协主席滕佳材来榕调研04-24
“何以中国·闽山闽水物华新”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福建5个项目集中发布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