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维修 实时讯息 生活常识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80后收藏爱好者李平:300件抗战文物背后的家国情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2 12:20:00    

在抗战胜利80周年到来之际,一位80后收藏爱好者正以特殊的方式守护着民族的记忆。李平,桂林市人,是抗战时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任仁的曾孙,他用自己的方式延续着家族的家国情怀,更记录了一段沉甸甸的历史。

从小受家中前辈影响,李平对历史文物产生了浓厚兴趣。自2013年起,他开始系统收藏邮票、纪念币、瓷器等具有历史价值的物件。无论走到哪里,古玩市场和博物馆总是他必去的地方。“每一件物品背后都是一个故事、一段不能忘却的记忆。”李平说。

收藏300多件抗战文物:无声的证物

2014年,李平在南京出差时参观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深受震撼,更加坚定了收藏抗战文物的决心。机缘巧合,参观结束后他在南京朝天宫古玩市场淘到一批珍贵实物,其中有两件抗战初期发行的“救国公债”,面值分别为5元和10元。每张公债分别有33枚息票,每枚息票均标注序号及还本付息的年月、应得的利息。李平收藏的“救国公债”中有部分的息票已经被剪下兑付。

李平向记者展示他收藏的“救国公债”。

“救国公债”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行的?李平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他告诉记者:在“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战争造成国内商业萧条,但前线军费紧缺,而国民政府的财政赤字高达15亿元。为解决财政困难问题,当年8月17日,国民政府电告全国拟发行公债。8月24日,上海成立了救国公债劝募总会,宋子文担任会长,副会长为陈立夫。国民党国防最高委员会于8月30日制定《总动员计划大纲》,提出“发行救国公债,奖励国内人民及海外侨胞尽力购买,指充军费”。财政部呈奉国民政府核准,于1937年9月1日开始公开发行“救国公债”,面值分为“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一千元”“一万元”6种,票面均为彩色印制,花边颜色分别为浅蓝、青蓝、赭色、浅绿、浅红。背面印有英文说明,格式内容与正面的中文对应,并盖有“国民政府财政部发行公债之章”的钢印。

国民政府共发行“救国公债”国币“五万万元”,从1938年起开始付息,年息四厘,1941年起开始还本,偿还期限为30年。票上还印有当时的财政部长孔祥熙、次长邹琳、次长徐湛的签名和印鉴。“这些‘救国公债’完整保留下来的不多,具有重要实物价值,佐证了当时全民抗战的实况。”李平说。

李平的收藏品中还有多张“大东亚战争割引国库债券”(“割引”即贴现之意),同样是日军侵华的铁证。这些债券有的面值是10元,有的是20元,正面印着军舰与坦克图案,由日本大藏大臣(财政部)发行。“当时日军已显露颓势,却用中国人的钱继续打中国人。”李平查阅史料后发现,此类债券通过伪政权强制发行,专门用于在中国掠夺战争资源。

李平收藏的“大东亚战争割引国库债券”。

最让李平印象深刻的还有他收藏的一枚铜质的日本“支那事变从军记章”。 从军记章,一个陌生的名词。也许很多人之前从未听说过它,但它的背后确实承载着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罪恶史。从军记章,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以帝国法令名义设计、制作的战争纪念奖章,颁发给全体参加战争(战役)和“出兵”行动的军人。从1874年到1944年,日本在70年的时间里发布了多枚从军记章,这些徽章清晰记录了日本侵略战争的足迹:侵略台湾(明治七年从军记章)、甲午战争(明治二十七八年从军记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明治三十三年从军记章)、日俄战争(明治三十七八年战役从军记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争侵占青岛(大正三四年从军记章)、侵略东北(昭和六乃至九年事变从军记章)、全面侵华战争(“支那事变”从军记章)等,李平收藏的两枚是日俄战争从军记章和全面侵华战争从军记章。

李平收藏的“支那事变从军记章”。

李平经过深入研究后发现,“支那事变从军记章”是日本侵华战争最直接、最真实的罪证之一,也是昭示日本侵略罪行的最具说服力的“自供状”。据史料记载,自“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两年后,1939年7月27日,日本政府颁布第496号帝国令,决定制作并颁发这枚纪念章,授予所有参与侵华战争的日本军人。

“事变”一词在日语中具有特殊含义,既可指突发变故,也可指需出动镇压的骚乱事件。日本刻意使用这一模糊表述,旨在粉饰其侵略行径。这一措辞后来甚至成为日本在远东国际法庭上推卸战争责任的借口。

“从军记章”是日本政府为每一次对外军事行动特别设立的所谓“纪念奖章”。自1874年首次“出征台湾”开始,日本每发动一次侵略行动,便会制作相应的从军记章,用以“表彰”参战军人。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颁发的从军记章中,绝大多数是为侵华战争设立的。特别是设立第一枚为侵略台湾而设立的记章时,正是日本拉开系统性侵华的序幕之时。这些战争遗物应当被持续呈交于历史的审判台,警醒世人永远铭记历史真相。

自费办展,让文物成为回望历史的窗口

2015年,李平自费举办了他的首个抗战文物展。为了丰富藏品,他不仅跑遍各地古玩市场,还长期关注各大拍卖网站。尽管抗战文物较为小众且稀缺,他仍坚持不懈,至今已收藏近300件珍贵文物,包括1943年日本发行的国债、战时照片、文献等。

在李平的藏品中,不少是他在各地“淘”来的孤品。2018年至2019年间,他曾在某古玩店展柜中发现一批四五百元价位的抗战时期票据,虽不算昂贵,却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他还收藏了一组南京老照相馆拍摄的历史照片,成为还原抗战时期民间生活的重要影像资料。

李平收藏的侵华日军行军和阵地开炮的老照片。

李平收藏的日军攻占武汉时的宣传画报。

李平的儿子正读小学三年级,在父亲的引导下,已经成为一名小小的历史爱好者。近日,父子俩一起去观看了热映电影《南京照相馆》。影片中平民以照相馆为据点守护真相的情节,让孩子对父亲收藏抗战文物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从救国公债、日本国债,到战时照片、从军记章、日伪政权发行的钱币……李平的收藏跨越时空,拼凑出一段不容忘却的历史。

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重要时刻,李平用他的收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回望历史的窗。“之前收藏是爱好,现在是使命。只要遇到有价值的文物,我还会继续收下去。”李平说。

来源: 桂林日报

相关文章:

80后收藏爱好者李平:300件抗战文物背后的家国情怀09-02

世锦赛八强中国10席成大赢家!印尼男双、日本男单全军覆没!08-29

3架飞行器闯入日本一核电站07-27

日媒:日本首相石破茂已决定辞职07-23

开门红!日本公开赛陈雨菲2-0战胜对手为中国队赢得开门红!07-15

爆料幕后黑手 伊朗总统点名以色列还喊话美国07-08

关于“大灾难”谣言,日本气象厅发声07-07

鹿儿岛县近海半个月地震1500次 日本气象厅再发预警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