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杉 通讯员李娇龙)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郭飞已站在五里界中学高二的讲台前。黑板上的数学公式被晨光镀上一层金边,台下一双双眼睛亮晶晶地望着她——这是她支教生涯的寻常一幕,却也是她与乡村教育“命中注定的相遇”。从江夏一中的资深教师到五里界中学的“数学引路人”,郭飞用22年的教学积淀,在乡野间书写了一段关于坚守与热爱的故事。

曾经的老领导、现五里界中学校长胡成波的一句感叹,成了郭飞心底的种子。“学校师资薄弱,孩子们需要更多引路人。”彼时的她未曾想到,这句闲谈中的忧虑,会成为自己支教的起点。她毅然放下熟悉的教学生活,踏上支教路。“答应的事,总要兑现。”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背后是教育者一诺千金的重量。
初到五里界中学,现代化的校园让她惊喜,而学生的淳朴更令她动容。一次忘带筷子,随口请学生帮忙,竟收到十余双筷子堆满讲台。“孩子们捧着筷子跑过来,眼睛亮得像星星。”这份毫无保留的善意,让她读懂乡村教育的意义:“他们值得被看见,被点燃。”
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郭飞选择将课堂“还给学生”。她独创的“分组讲题法”掀起数学课的革命:学生抢题、讲题、互评,课堂变成竞技场。黑板前,腼腆的男生用颤抖的手画出向量箭头;讲台下,小组为“找茬”争得面红耳赤。郭飞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课堂的主角。

最让她骄傲的,是那个曾连初中运算都吃力的诗怡。从熬夜刷题到站上讲台流利推导数列公式,女孩的成绩从60分跃至90分。成绩的提升不仅让她的学习有了质的飞跃,更让她在讲台上讲题时充满自信,曾经那个面对数学有些畏难的女孩,已然蜕变成为了自信满满的学习者。
支教的日子,艰苦与温暖交织。学校将带阳台的“最好寝室”留给支教老师们,硬板床硌得腰疼,却成了她口中的“睡眠神器”;食堂的青菜一看就是农家种的,清甜可口,充满自然的香气。
一年支教期将尽,郭飞的计划本却越写越厚:她想带出更多年轻教师,想为每个学生定制学习档案,想看着诗怡们走进大学校门。“五里有界,但梦想不该有界。”
相关文章:
云南日报报道全国先进工作者李青霖——丹心付耕耘 烛影映春秋05-04
民盟安康学院文科支部携手汉滨区公益支部开展心理健康团辅公益活动04-30
17名学生与院士科学家同台演讲!深理工举办曙光科学节04-27
“本人徐帅,已决定自愿延迟一年入学”04-23
望城举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筑牢“雷小锋”心理健康“防护网”04-20
稻田里的教育诗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