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维修 实时讯息 生活常识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还记得他们吗?他说会带着光荣花回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7 17:43:00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标志着全世界人民渴望已久的朝鲜停战终于实现。

在这场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百余万志愿军将士们保家卫国,直面生死,与家人唯一的联系就是通信。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那时的家书的重量何止万金,它是连接官兵与家乡和亲人的纽带。一封封家书记录了战士们从"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到"戴着光荣花回家"的心路历程。

01

1951年3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开赴朝鲜战场。队伍里,有一个个子不高的年轻战士——邱少云。

邱少云曾留下一封家书:“到朝鲜后一定要拼命打仗,不怕死。为了让所有的受苦人都像我们一家过上好日子,我死了又算个啥子么!……我决心杀敌立功,戴着光荣花回来看你们。”

1952年10月11日,一次潜伏任务中,敌军的燃烧弹在邱少云附近爆炸,他的身体被引燃了。为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忍受着烈火焚身的痛苦,壮烈牺牲。

02

与邱少云的钢铁意志一脉相承,抗美援朝战场上,她掷地有声地宣告:“我甘愿牺牲我的一切,甚至头颅,我也宁愿。”

她叫蒋宗英,1951年4月随部队奔赴抗美援朝前线。在写给父母的家书中,她写道:“告诉您老一个好消息,我们接受了新的任务,马上就要出国到朝鲜杀美国鬼子去,我想您们听了一定很高兴的……我们不愿意战争,但是我们并不害怕战争,我们有强大的力量。妈,您等着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1952年3月14日,蒋宗英在抢救伤员时不幸遭遇敌机轰炸,壮烈牺牲。

03

在抗美援朝战场的硝烟中,李征明的家书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从不提及战斗,不会描述战争的残酷场景。信中,他不仅用文字诉说思念,更以真挚的笔触,勾勒出一个个生动的图画——这既是给年幼妹妹的特殊礼物,更是中国军人铁血柔情最鲜活的注脚。

李征明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4军第70师第208团的文化教员,1952年9月入朝作战。12月23日,志愿军第24军开赴朝鲜中线,接防志愿军第15军在金化、平康、上甘岭一带防线,承担防御任务。

在战地家书中,他为未来的奋斗目标做出规划:“妹妹,我在上甘岭一切都好,不要挂念。我要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坚决杀美国鬼子,争取戴上大红花,使得全家光荣。现在我已经戴上祖国人民赠送的‘最可爱的人’勋章了,你看见恐怕也很高兴吧!我还正在争取戴上军功章回去见毛主席!”

遗憾的是,李征明最终没能等到抗美援朝胜利。1953年6月23日,李征明在上甘岭壮烈牺牲,年仅23岁。

04

凯旋前夕的家书尤为动人‌。

得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的消息,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六军第一九八师炮兵团团长宋云亮在写给爱人的家书中写道:“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是朝鲜停战签字了,也停火了。七月廿七日的晚上,我们还在山上的指挥所,从下午九时起,我们的炮火停止了发射,敌人的炮火也停止了发射,天空再也听不到敌机的声音,真的停火了!……如果敌人不破坏停战,也许在几个月以后,我们就会团圆的。”

图:朝鲜停战回国后宋云亮与胡玉华合影

05

《朝鲜停战协定》签署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分批从朝鲜撤出。

1955年10月,志愿军战士赵绍闻所在的部队撤出朝鲜。在休整期间,他写给弟弟一封信,详细描写了撤离朝鲜的过程和感受。

“弟,你好!为了和平我们撤出朝鲜了。列车离开朝鲜时,我们感到留恋,从天真的小朋友到白发苍苍的阿妈妮都捧着鲜花来欢送我们……当车到鸭绿江时,看到祖国,我们多高兴。好久没见了,一切都变了,桥也变了,安东也变了,人的脸也是笑嘻嘻。”

在赵绍闻的家书中,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喜悦,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象志愿军官兵离开朝鲜时的动人场景。

邱少云、蒋宗英、李征明是牺牲的十多万志愿军烈士的代表,宋云亮、赵绍闻是回国的百余万志愿军战士们的缩影,更多的志愿军战士或长眠异域,或悄然回国,默默无闻。

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的故事,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来源:CCTV国家记忆

相关文章:

还记得他们吗?他说会带着光荣花回来07-27

朝鲜进行远程炮及导弹系统联合打击训练05-09

朝方谴责美国派遣战略轰炸机至朝鲜半岛04-17

果然视频·看天下|时隔六年,朝鲜再举行国际马拉松赛04-08

金正恩亲自指导!04-05

东部战区圆满完成联合演训各项任务04-02

你的名字,我们从未忘却04-02

破-腾-凌-制!现场感受空军战机围岛进逼瞰制力04-01